閭山派,又稱閭山道、閭山教等,是一個華南道教重要流派,以福建為中心。相傳其發源於閩江之底的神秘世界閭山,流行於中國大陸的福建、廣東、浙江、江西、江蘇、湖南等地,與海外的台灣、東南亞。
閭山派奉晉代著名道士許旌陽為始祖,主要有兩種支系:三奶派(又稱紅頭派,奉臨水夫人等三位女神為宗師,多行廟會作醮、婚壽喜慶之儀式等)、烏頭派(奉法主公為宗師,多行喪事、驅魔),另一種流行於華南的派別是「普庵派」(奉臨濟宗的普庵禪師為宗師,號稱小法)。
據考證,法主公確有其人,一稱是張慈觀、蕭朗瑞、章朗慶共稱的「法主三公」,是以法力聞名的道教三大神。不過民間較普遍的說法,為單指張慈觀。
張慈觀,又名自觀,別名沙。福建永泰縣人(一說為閩清,1024年-1069年),相傳在世有神通,能除妖伏魔。清高宗乾隆年間所著的《德化縣誌》史載:「煉性於蕉溪山石鼓岩,見石牛山夜火晶熒,知有魈魅,因往其處。魅方於人家迎婦,輿徒甚盛。觀出掌,令人從指縫窺之,魅悉現形」。
因神通頗為出名,張慈觀去世後被當地人奉為當地神明,因為以神通、法術著稱,因此被尊為「法主公」,意思為法術高強的神明。
傳說中,法主公張慈觀,與蕭朗瑞、章朗慶二人,義結金蘭。三兄弟曾經躍入九龍潭石牛洞的潭水之內,以劍刺殺為患福建永春已久的蛇妖,故許多廟宇的法主公塑像,右手持劍,左手指印,身上背蛇(法索)道家法器之一,即降伏之蛇妖。法主公也因為去除蛇妖的功績,被視為降妖伏魔的大神。
張公法主(大法主公):
乳名「慈觀;又名「自觀」;別名「沙」出生地點:位於大陸福建省永泰縣二十九都和平鄉感衣里桃溪境月洲村。
出生時間:南宋高宗(紹興)己未九年﹙西元1139年﹚ 七月二十三日 酉時誕生。
蕭公聖君(二法主公):
蕭公聖君:名「明」;字「重興」。
出生地點:大陸福建省仙游縣東鄉龍坡社八姓庄;即今仙游縣榜頭下明山宮門前歧圳村境內。
出生時間:於南宋高宗(紹興)己未十一年﹙西元1141年﹚ 六月三十日 亥時誕生。
章公聖君(三法主公):
章公聖君:名「敏」。
出生地點:大陸福建省閩清縣九都人。
出生時間:南宋高宗(紹興)辛亥一年﹙西元1131年﹚ 十月十六日 未時誕生。
閩、客移民渡海來台時,大多由故里迎請地方神祇,分靈侍奉。由於移民渡海需面對莫測的海象變化,到台墾殖後,因水土不服,瘟疫四起,又須與台灣原住民及不同的墾殖團體相互爭鬥,爭奪土地、水源、商業利益等等,迎奉而來的原鄉神祇,成為移民的精神認同,並逐步發展為無所不能的地方守護神。
除了人格化的地方守護神外,也有因為各種職業不同,而奉祀不同職業的保護神。台灣民間信仰,另外主要來源自道教。本來流行於泉、漳一帶的正一派道教來台後,經過一段時間與佛儒兩教摻合,逐漸變成「民間基層人口的傳統信仰及文化現象」台灣多神格「民間信仰」。
台灣這種民間信仰也有專家把它歸類為「儒宗神教」,因為就其信仰內容來看,大都是藉著神明持筆揮鸞來闡述儒宗孔教的倫理道德教化,相容聖賢、佛祖、仙神思想,強調修身、持家、行善、勸化;即以勸化世人,挽救人心,導正社會頹風惡習為宗旨。
◎道廟宮壇、一般家庭奉祀供養。
歡迎加入妙法壇facebook粉絲團:
有按"讚"有保庇喔!!
留言列表